【字体: | 大 | 中 | 小 | 】 |
广东湛江市赤坎区安康金海湾二期小区发生一起电梯冲顶事故,造成一名乘客伤亡。该电梯2014年12月15日投入使用,经初步判断,事发时是电梯制动器故障。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其设计严密周全,相关的制造、维修、保养单位,都有资质规定。防范电梯故障伤人,在排除设计制造缺陷后,更要关注国家监管规定在执行环节中的状况。国产电梯使用期限在10至15年,进口的在15年以上,上海已使用15年的电梯在2万部以上,电梯日常维修任务很重。
1.电梯维修不到位。部分电梯维修工尚未取得资质,只是简单培训就上岗;目前从事电梯维修的大小公司数量众多,为抢市场不少厂家压价降成本,在维修保养时敷衍了事。
2.电梯年检不到位。部分电梯使用单位,为降低电梯年检的成本,选择资质较低的检验单位,甚至出现检验经验缺乏的人员对电梯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年检。
3.电梯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不少居民不了解电梯的防护措施及保险措施,当遇到电梯事故时,在惊慌的精神状态下无法保护自己。
对此,建议:
1.监管部门加强对电梯维修领域的抽查力度。对发现无证上岗、扰乱电梯维修市场等情形要加强处罚力度,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要选择有资质的公司进行维修。
2.电梯年检单位需承担一定的检验责任,并明确检验的实施细则与参数。要防止年检单位为了规避风险,必须列出检查过的涉及安全的零部件检测数据,说明继续使用、要求修理或者更换的理由。年检结果应该上报国家管理部门留存,与电梯实际使用的效果一起,作为年检单位资质的新增评价依据。
3.加强对市民的电梯突发情况应急教育。通过知识讲座和现场演练等方式,向市民普及被困电梯后应当如何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巧,并检验电梯使用和物业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通过数字化转型助力上海加装电梯的风险防控措施。目前,上海通过物联网电梯远程监视系统已经开通了8万多台电梯,使上海高层建筑电梯故障的应急响应速度从过去的几个小时缩短到18分钟。多层加装电梯也要引入远程监控系统,确保加装电梯的安全系数。
日期: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