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陶寅琰:关于将政工职称纳入国家专业技术职务序列的建议

 
【字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新时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工师作为推进基层思想政治建设的中坚力量,打造职业化的政工师队伍,激发思政工作者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工师作用,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基于对思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企业对政工师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除了国企这一传统的思政工作开展主阵地,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外人士等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强政治引领、凝聚战斗合力,成为不仅限于国企在内的广大企业的行动自觉。为此,政工人才需求量明显增长,思政工作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亟需通过加强政工师队伍系统性管理,完善政工师队伍建设,给予其相应利益保障,以使该群体发挥更大作用。

一、问题

1.政工师角色定位尴尬。

1990年中组部、中宣部决定在全国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称评定工作,该评定的开展对提高政工师队伍积极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发展,该职评影响逐渐弱化乃至趋于虚化。现有政工师职称评定属于“党口”,不在国家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之内,人社部的全国职称评审信息查询平台中没有政工序列,其职称信息核验查询无法实行,“查无此证”导致很多场景下各社会主体不认可政工职称,政工师“职称”面临尴尬境遇,社会上缺乏对该职能岗位的应有尊重。

2.“职称”效力薄弱,与待遇关联度不高。

由于没有纳入“国家序列”,政工人员的“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不挂钩,有些是高评低聘,有些是有职称没待遇,一些退休的高级政工师无法得到社保部门核算退休金的认可,使政工人员长期处在付出与所得不统一的状态之中,造成政工群体积极性不高,人心不稳定。

3.政工师发展路径模糊。

由于没有纳入“国家序列”,政工师缺乏动态管理,导致政工师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晋升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政工师队伍建设和职业化发展。此外,一些现有的不合理规定也限制了政工师的职业晋升路径,例如,申报政工师的条件原则上应是党员,此标准将一大批有能力、有抱负、有担当的民主党派人士拒之门外,客观上不利于做好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大统战格局下,更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推动各个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二、建议

1.将政工职称纳入国家专业技术职务序列。明确政工师的角色定位,提高政工师的社会地位。同时,将政工师的申报条件从任职党政部门放宽到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做好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稳固人心的工作。

2.设置分级,明确路径,以分级定待遇。参照工程师等技术序列,建立和完善政工师队伍的评定制度,设置初、中、高等级,为政工师职业化发展提供上升通道,激励政工师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为不同职称级别的政工人员设置不同水平的工资待遇,从职称、收入及自我提高等方面留住人才。

3.加大评后继续教育。在纳入国家序列的基础上,加大对政工师评聘后的继续教育力度,培养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使政工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日期: 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