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大 | 中 | 小 | 】 |
疫情影响下,许多中小企业销售额持续下滑,但企业仍需要支付员工工资、支付房租物业等经营成本,加上前期的采购成本也无法转变成销售收入,这些都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在运营资金方面,中小企业本身就具有经营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征,面对突如而来的疫情,企业的资金流更是陷入了紧张的状态。在大环境方面,受到原材料价格高位、海外订单不足、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被拖欠情况增多、物流成本偏高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恢复和发展情况依然非常严峻。
从金融供给的角度,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供给慢。在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遭受了流动性、贷款期限及贷款成本等多重考验和压力,使其自身经营状况、复工复产等进一步恶化,获得金融供给“更慢”。
二是金融供给难。疫情冲击所带来的供应链的稳定性、员工和客户的流失等,使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生产压力、销售压力和回款压力都会增加,获得金融供给“更难”。
三是金融供给贵。疫情冲击使市场化的金融机构,难以在短期内对所有服务对象的复工情形和今后发展作出客观评估,全链条的冲击使其“自顾不暇”,部分金融机构可能还会出于多种原因承担部分服务对象由于疫情冲击所造成的损失,那么未来就需要其服务对象来弥补,致使部分中小企业在中长期恢复中获得金融供给“更贵”。
疫情冲击下,加大金融供给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建议如下:
1.加强政策引导,提升财政资金配置灵活度。疫情冲击造成了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和部分隐性成本抬升,对此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企业,短期内建议全额减免其应承担税费,或者通过延长税费期限及创新金融工具等方法,解决其“后顾之忧”,以形成完整的复工复产链条。对于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弱而主要受供应链冲击的中小企业,可适当降低其本财年的税率和费率。同时要利用好财政贴息杠杆,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自发性“输血”行为,一方面降低中小企业金融供给成本,另一方面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使金融部门获得持续性金融供给的信心。此外要落实财政资金的差异化激励,提升灵活性。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要明确财税政策激励目标,如扩大投资、产品研发等,相机抉择以确保财政资金配置的灵活度。
2.做好政府内部协调,逐步增强专项资金引导。首先,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有助于前期政策的落实,也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对金融扶持政策稳定性的信心,更有助于大众对经济稳中向好的预期。其次,整合各项支持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一方面扩大专项基金规模,另一方面有助于精准施策,对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实施不同程度的扶持力度,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加强与市场的合作,将专项扶持资金的释放,培育成一种特殊的“引导信号”,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特性,实现市场对于中小企业的精准扶持。最后,将前期部分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作为信贷考核的加分项,让金融部门对不良贷款与坏账进行充分消化。
3.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支持金融发展。政府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银企合作,着力提升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是搭建好银企合作平台。政府要加强引导,认真组织开展“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主题活动,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开展金融培训课程。二是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方面,不断规范金融秩序,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等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除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测评外,同时对银行进行信用等级测评,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挂钩,出台财政激励措施,对首贷等业绩突出的银行实行高管财政奖励;另一方面切实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加大制裁各种逃债行为力度,加大不守诚信企业和个人的惩处力度,提高其失信成本。
4.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强化政府、金融部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机构、跨领域涉企信用数据高效整合、融合应用机制,多方归集工商、税务、司法、征信等信用数据,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帮助金融机构有效分担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另外,可依托已有的样本数据,运用区块链金融技术,分析以“关系”为纽带的新型金融供需关系,帮助中小企业在经营困难时获得具有价格和数量优势的金融供给。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中小企业的信用采集,形成财政信用担保向企业信用担保的转变,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日期: 2023-01-24